在野外,往往需要從自然中取水,而水質很難保證。
安全伴我行
——這次出征,您準備好了嗎
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資金情況、身體情況、天氣情況、同伴情況選擇目標地點
行前準備
1.掌握目的地信息
盡可能多地掌握目的地信息:如氣候、民風、地況、車況、食宿條件等信息
2.列出裝備清單
根據出行時間長短及目的地情況,準備好:
文件類:機票、車票、證件、旅行指南、地圖、記事本、通訊錄。
用具類:手機、相機、電池、膠卷、充電器、手表、電筒等。
穿戴類:衣物以及備換衣物、泳衣、太陽鏡、遮陽帽、雨具、手套、防水拖鞋、舒適的旅行鞋子。
衛生用品:梳洗用品、個人衛生用品、化妝品、防曬防蟲用品等。
飲食類:飲料,食品。水果要洗凈消毒,裝入食品袋;餐具要衛生和方便,帶上有蓋的杯子、水壺,備用的食品袋以及垃圾袋。
藥品類:創口貼,繃帶,鎮痛藥,感冒藥,抗生素,治療腹瀉的藥物,治過敏藥,清潔水質的漂白粉,消毒用高錳酸鉀,個人藥物。
專業裝備:根據目的地準備相應裝備如登山帳、繩索等。
野外急救盒:
最好選擇一個鋁制或不銹鋼制的飯盒(最好是帶把手的)。可以用來提水、加熱、化雪。同時,飯盒的金屬蓋可以當做反光鏡使用,關鍵時刻可以發出求救信號。
多功能折疊刀:包括刀、螺絲刀、起子、剪刀以外,還有鑷子、銼刀等,有的還帶有放大鏡!
針線包:縫縫補補外,針還可以挑刺,或彎成魚鉤釣魚(當然針線包里起碼得配兩根釣魚線)。
火柴:帶上防水火柴。如買不到可用普通火柴制作:將蠟燭融化,均勻地涂在普通火柴上,使用的時候,將火柴頭上的蠟除掉即可。磷皮(就是擦火柴用的)絕對不能忘帶。把它們放在空的膠卷盒內。
蠟燭:不需電池的蠟燭在野外是絕對有用的。蠟燭除了照明,還可以取暖、引火。把礦泉水瓶剪去底部做成燈罩,就擁有了一盞防風燈。
求生哨:就是一般的哨子,用哨聲引來救援,或嚇走小型野獸(如果是老虎、熊等猛獸,不要使用哨子!)。
鋁膜:備一張2x2米的鍍鋁薄膜,金色和銀色都可。它可以用來防風防雨,支起做成涼棚,防止太陽直射,鋪在地上當地席,裹住身體保溫,反光使救援人員及時發現。
指北針:即便有GPS,手表帶電子羅盤,原始的指北針還是必不可少。
醫療膠布:當做快速修補劑。外衣被劃破、帳篷被吹裂時,就可用它發揮作用。
燕尾夾:多備幾個辦公用品燕尾夾。在野外,它可用來夾斷裂的背包帶、開線的褲子、脫了底的鞋。
鉛筆:建議選擇2B以上的鉛筆。
紙:最好是即事貼,白色更佳。
幾個瓶子:分別放上食鹽、水果糖、維生素C。危急關頭它們是救命良藥。
防水的密封袋:在急救盒外面再套上個防水的密封袋(如沒有專業防水袋,用冰箱密封保鮮袋即可)。
3.整理背包
遵循易放易取的原則,整理背包20字真經:上重下輕、軟物貼背、后用先放、緊急最外、左右勻稱。
上重下輕:重物(如食物、帳篷)及經常使用的和易破損的東西,應放在較易取到的背包上部,輕物(如睡袋、衣物等)則放在較下部位。
軟物貼背:可將較軟的物品如衣物等放于近背處,使背負時稍覺舒適。
后用先放:部份物品須到達營地后才使用的,應放置在底部,如睡袋、替換衣物等。
緊急最外:部份緊急用品,例如電筒、藥品及雨衣等,應放在高處及最外,以便拿取。
左右勻稱:背包左右重量要勻稱,防止背包左右擺動,影響身體重心。
4.行前謹記……
不要跟隨沒有責任感及缺乏經驗的領隊出行。
不要參加新手超過1/3以上的登山隊伍遠征。
不要找沒有責任感,并對戶外活動、計劃了解不夠的人擔任留守。
行程、計劃須縝密完整,并讓每位隊員都徹底了解。
把行程表及同行者資料復制一份,留給家人、朋友或這次活動的團隊,萬一發生意外或未依時完成旅程,他們可代為通知警方及尋找協助。
平時應多訓練體能及技能,學習求救知識和急救技巧,遇到意外時可減少傷亡程度。
登山時應有完整和必要的裝備及充足的糧食。
長距離和高難度的活動,出發前應先作健康檢查,尤其是平日很少運動的人,更需認真檢查。
人在途中
人在途中,我們需注意……
1從上山到下山,均需隨時向留守人員或家人報告行蹤。
2如非必要,切勿隨意改變活動計劃。
3活動前和進入活動區域后,應隨時注意氣象數據及變化。
4對于每一座山峰,不管海拔高低和難度大小,均不可掉以輕心。
5登山隊伍不可拉得太長,應經常保持可前后呼應的狀況。切勿單獨行動。
6未經接受適當訓練,切勿嘗試危險性高的活動如攀巖。切勿逞強或高估自己的能力。
7注意在山野上豎立的警告牌及遵守其指示。
8迷路時應折回原路,或尋找地勢較高的安全處避難,減少體力的消耗,及時發出求救信息并靜待救援。
9在戶外活動時,切勿亂丟煙蒂,嚴格控制生火,離去時亦應將營火徹底熄滅。
10面臨危機、疲勞等壓力時,隨時注意自己及隊友的心理變化,設法維持情緒的平衡。
11陷入困境時,維持體溫是首要之任務,勿讓身體及衣物受潮,以免體溫散失。
12切忌在無路的溪谷中溯溪攀登,或沿溪下降。亦不可在深山無明顯路徑處貿然前進,登山時最好沿前人標志前進,并沿途標示,以便返回。
13切勿采摘野生植物及觸摸陌生的動物或昆蟲。
14注意環境保護。
15活動結束后及時做總結,有助于自己和他人將來戶外運動時的安全。
注意環保
1帶垃圾袋,切勿隨地拋棄廢物,帶走一切帶去的物品。
2切勿隨意生火或破壞自然景物。
3切勿污染水道、河道及水塘。
4切勿損害野生植物及鳥獸。
5必須愛護公共設施,切勿毀壞農作物。
6盡量保持寧靜,盡量不使用揚聲器。
7遵守一切郊野公園管理處的指示。
復雜地形行進方法
在山地行進,為避免迷失方向、節省體力、提高行進速度,應力求有路不穿林翻山,有大路不走小路。沒路時,應選擇縱向的山梁、山脊、山腰、河流小溪邊緣,以及樹高林稀、空隙大、草叢低疏的地形,所謂“走梁不走溝,走縱不走橫”。
行進時,能大步走就不小走;疲勞時,應用放松的慢步來休息; 攀爬大于30度的山坡,采用“之”字形路線;攀登巖石時,要慎重識別巖石的質地和風化程度,確定攀登的方向和路線。
尋覓水源
水是生命之源,在野外以下幾種地方/方式可以找到水源:
1山腳下、低洼處、水庫下游、干涸河床的最低處。
2春季解凍最早、冬季封凍最晚、降雪后融化快、夏季地面總是非常潮濕、秋季凌晨常出現薄霧處都是地面潮濕處,在這些地點可能找到水源。
3生長著沙柳、馬蓮、灰菜、篷篙等植物的地方。
4蚊蟲聚集處、青蛙、大螞蟻等棲息地附近。
5野芭蕉、仙人掌等植物體內。從植物中獲取的水,易變質,不宜長時間存放。
6不要在不熟悉的植物中找水,以免中毒。
清潔水質
在野外,往往需要從自然中取水,而水質很難保證,可以用以下方法清潔水質。
1滲透法:離水源3米外挖方便取水的坑,讓水從砂、石、土的縫隙中自然滲出,從上層小心取水。
2過濾法:在底部刺有小洞的塑料袋、可樂瓶或扎緊的手帕中填入多層干凈的細砂,壓緊,即制成簡易的過濾器。可多次過濾增加效果。
3沉淀法: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明礬,拌勻后沉淀30分鐘,取上層清水。
一般說來,除泉水(井水)外,其他水質最好消毒處理后再飲用。
如何點篝火
1尋找到易燃的引火物,如枯草、松針、松脂、細樹枝、紙、棉花等。
2撿拾干燥、未腐朽的樹干或枝條作為干柴,盡量選擇松樹等硬木。
3選擇或者清理出避風、平坦、遠離易燃物的空地,因地制宜搭建火堆。引火物居中,上面輕輕放上細柴等,再架起較大的木柴。
4點燃引火物,若不足引燃柴火,則應在火未熄時從縫隙中添加引火物,直至引燃干柴,不要重新架柴點火。
非緊急情況,不建議在野外點火。點篝火宜在近水處,或在預備泥土、沙石用于及時滅火。
野外宿營地的選擇
一塊好的宿營地有以下幾個特點:
1近水:方便飲用和洗漱,要小心夜間飲水的野獸。
2地面:選擇較高、平坦有微斜以便排水的地點。
3背風:山的背風處,林間或林邊空地、山洞、山脊側面等。
4避險:上方不得有滾石危險,不得在泥石流和山洪多發地建營,雷雨天避開空曠地。
5防獸:仔細觀察營地周圍是否有野獸痕跡,避開獸類,在營地周圍遍撒些草木灰,可以防止蛇、蝎、毒蟲的侵擾。
6環保:保護營地周圍的自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