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捷友誼農場集團有限公司簡介
中捷因友誼而得名,前身為始建于1956年的中捷友誼農場。1956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朱德訪問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捷方贈送670臺套可耕種7000公頃土地的農機設備。同年,周恩來總理致電威?西羅基總理表示謝忱,并親自命名接收這批設備的區域為“中捷友誼農場”。
2003年,河北省農墾改制,中捷轉變為開發區體制,更名為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有了發展平臺和一級財政,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2007年,滄州渤海新區成立,中捷被歷史性地劃入渤海新區核心區域,再次更名為滄州渤海新區中捷產業園區,中捷友誼農場稱謂繼續保留;2013年12月3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復設立滄州中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捷成為河北省沿海地區發展戰略新高地。
歷經六十年發展,中捷已成為基礎配套健全,服務功能完善,內有五星級高爾夫溫泉酒店、多所本科院校的魅力新城;謀定了 “五大生產力板塊”,形成了煉化產業為主,現代農業、物流貿易、高端制造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實現了養老、教育、醫療、居住、生活、就業等領域的全面覆蓋。
中捷友誼農場集團有限公司于2014年1月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成立,注冊資本金3億元,法人代表夏金崗,公司注冊地中捷產業園區,是國營中捷友誼農場全資子公司。
中捷集團現有下屬全資、控股及參股子公司9個。集團采取“不定級別、人員實行社會化聘任”的管理模式,公司實行現代企業管理和運營。
一、中捷集團的主營業務
按照主營業務劃分,中捷集團下屬各公司可歸并為四個業務單元。一是城市建設單元,以工程代建、土地開發為主營業務,按照中捷發展需要,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并編制相應的投資規劃和融資計劃,為公司向“權責利分明、借用還一體化”發展創造條件。二是農業發展單元,以農業生產為主營業務,按照“統一作物和品種布局、統一種子和農資供應、統一農業生產措施、統一農機作業標準、統一農產品購銷”的經營模式和“權責明確、目標清晰、獎懲到位”的管理思想,統一經營原農墾土地,做到百姓收益、企業贏利、社會發展。三是工業發展單元,中捷集團獨資晶山鹽業公司、控股臨港重型裝備公司(礦車公司)。四是社會服務單元,以社會服務為主,兼顧企業效益。
二、中捷集團主要功能和作用
中捷集團成立不到兩年時間,不僅收獲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更理順了各方關系,為區域開發建設貢獻了重要力量。
(一)收獲了經濟效益。在區域開發建設方面,自2014年中捷集團組建以來,累計完成了投資5億元的中國黃驊港萬國(國際)石材商貿城一期基礎設施開發建設任務,并承擔了園區保障房建設投資任務。在農業生產經營方面,中捷于2014年9月正式完成了土地集中管理,結束了十多年的土地承包制,并于2015年起由中捷集團下屬的滄州臨港中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開始進行大規模統一經營,當年即實現較好經濟效益。
(二)打造了“四個主體”。一是農墾資產運作主體。中捷友誼農場近六十年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包括國有土地、國有企業、辦公房產、工業地產、基礎設施、衛生教育設備設施等在內的資產。中捷集團成立后,按照“清查底數、建冊立帳、專人負責、應管盡管、應收盡收、資源效益最大化”的原則,對此類資產進行逐步確權,分門別類實施管理和維護,并推進市場化運作,促使資產保值升值。二是園區開發建設主體。在基礎設施和保障房建設當中,中捷產業園區管委會委托中捷集團承擔建設任務,徹底破解了承建制模式在資金籌措、投資效益管理、工程進度管理、工程成本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各類問題。三是融資承貸主體。自成立以來,中捷集團通過各種途徑進行籌融資,大量來自國開行、農發行等機構的低利率政策性貸款,為區域建設和集團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四是企業經營主體。中捷集團組建后,以產權為紐帶,通過獨資或控股專業子公司,開展經營活動,如利用獨資子公司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進行農業經營,利用控股子公司中冶京誠臨港重型裝備有限公司進行非公路用電動輪自卸車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此來創造經濟效益。
三、中捷集團的發展愿景
中捷集團將積極推進資源資產化繼而實現資產資本化和有效推進集團進行市場化運作,全力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加速推進集團品牌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