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提出,實施“旅游+”戰略,推動旅游與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和現代服務業的融合發展,拓展旅游發展新領域。對此,業界專家表示,“旅游+”戰略的提出有助于推進融合發展,豐富旅游供給,形成綜合新動能,將進一步助力旅游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而更好地促進旅游業繁榮發展。
南開大學旅游與服務學院院長白長虹表示,深入實施“旅游+”戰略,不僅帶來旅游邊界拓展,從景點旅游到全域旅游,從境內旅游到絲路旅游,而且還帶來廣泛發展機遇,將旅游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必將衍生出新產品、新業態,同時還帶來新的觀念思想,將使更多的“圈外人”參與進來,從經濟產業的角度影響市場主體的感官和思維,從社會領域深刻影響公民的旅游觀念與行為。
中國旅游人才發展研究院研究員范業正認為,這是落實全域旅游戰略思路的體現,是通過全域旅游帶動全域綜合發展,對“十三五”期間旅游開發建設具有重要的引領與指導作用。
范業正表示,旅游城鎮化建設完善了城市基礎公共服務設施,拓展了城市休閑空間,構建了城市游憩功能。旅游特色小鎮建設是推動城鎮全域旅游的重要舉措。發展工業旅游一舉多得,工業旅游支持了城市經濟發展轉型,旅游裝備制造基地與自主創新研發壯大了我國旅游裝備業。科技、人文、創意等元素融入農業推動了休閑農業科技化、特色化發展,催生了多種新型休閑業態,提高了農業經濟附加值。文化創意產業、數字文化產業、文化演藝業發展與民族特色村鎮建設,使得文旅產品更加豐富多彩。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示范基地和示范項目以及綜合性康養旅游基地建設是養生度假旅游產品與產業的重要升級。老年旅游專項規劃和服務標準的制定與多樣化老年旅游產品開發是迎接老年化時代到來的前瞻性工作。研學旅游的推行與游學聯盟的成立,是對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支撐,是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體育旅游目的地、體育旅游示范基地、體育旅游精品賽事和精品線路規劃和建設,既豐富了旅游活動和體驗產品,又提高了社會體育場館與設施的利用率,體育旅游活動還能極大地提高地方的知名度。
實際上,2016年以來,國家旅游局聯合有關部門陸續發布了《關于促進自駕車旅居車旅游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的指導意見》《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等多項旅游政策。白長虹認為,這是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角度,大力推進“旅游+”融合的具體舉措,從旅游的領域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撐和技術支撐。
關于未來如何深入實施“旅游+”,白長虹建議,要把握“四個著力點”,將旅游發展進一步融入國家“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五位一體”建設布局和“新五化”并舉布局,滲透于和服務于改革開放及各領域建設。同時,支持引導“互聯網+旅游”新業態,要加強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應用,提升旅游服務和旅游管理的智慧化程度及智能化水平。